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北京市建立国谈药‘双通道’供应机制,570种国谈药直接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确保‘应开尽开’。”10月16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颜冰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1-7月,参保患者购买国谈药品已达1305万人次,总费用39.5亿元。
颜冰介绍,市医保局从挂网采购、医保目录管理、临床应用、多元化支付等多途径促进创新药械推广应用。通过完善阳光采购平台挂网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实现了创新药品全国率先挂网。2025年,市医保局共通过绿色通道方式为51个创新药品进行了快速挂网,让患者更快享受到创新药政策红利。
在创新药方面,国家医保局建立了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谈判方式将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每年常态化调整。7年来,医保药品目录累计新增药品835种,其中创新药149种。大约80%的创新药能够在上市之后的两年内纳入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品种中,有33个实现了当年获批上市,当年进入医保目录。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后,北京市及时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目前,在基本医保目录中药品共3159种。
在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和创新医疗技术方面,北京市打破了常规流程的桎梏。
“按惯例,一般的医疗技术服务立项后,需要2年后对其进行定价和评估才能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北京市对创新医疗技术立项时就优先启动定价论证程序,同步研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颜冰表示。这一政策让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海杰亚“康博刀”等17项创新医疗技医保报销。
针对创新技术因费用在所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病组中占比过高而难以落地的问题,北京市医保局建立了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
2024年底,北京市形成了第一批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名单,包括罕见病用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等18个药品、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等4个耗材和机器人手术辅助操作等2个诊疗项目,共计24项。“2024年共有一千余例住院病例因使用上述名单中的药品、耗材或医疗服务项目而除外支付,医保基金额外支付上千万元。”颜冰介绍。
2025年,随着除外支付政策逐步获得认可,使用除外支付的病例数和支付金额也在持续增加。目前,第二批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申报工作已启动,共接收企业及定点医疗机构申报资料238份,其中130份通过了形式审查,拟于年底前发布第二批目录。
此外,北京市还充分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功能,引入商业健康保险提高创新医药多元化支付能力。北京普惠健康保为创新药设立特药清单并动态调整,目前特药清单药品增加至121种,含国外上市国内未上市的海外特药65种,首次纳入北京天竺先行区获批罕见病药品5种,覆盖癌种全周期治疗用药40余种,患者不出国门即可用上全球创新药。
十大配资平台app,配资APP排名,泸州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